合利士-记录合利士大小事,传递合利士好产品
轴向磁通电机为何称“旧技术新工艺”?
作者: 自媒体运营 编辑: 自媒体运营 来源: 发布日期: 2025.11.27
信息摘要:
轴向磁通电机的精密装配,则是守住这道技术防线的最后一关。

这段时间,空心杯电机的风,刮得很猛。很多人很多企业也因此,尝试并接触了新型产业所带来的应用浪潮。


直到前段时间,在一次培训交流会上,了解到在行业的另一领域中,还有一个备受瞩目的产品——轴向磁通电机。


对,就是大家所知道的那个产品,也可称它为:轮毂电机

 
它是将动力系统直接 “塞进”汽车轮毂里,让每个车轮都能独立、精准地发力。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,更让底盘的空间得到了极致的节省。


轴向磁通电机

从超跑品牌到顶尖电动车等新势力,都已开始在这一领域布局,试图通过轴向磁通电机的高性能来实现极致操控,以及更为灵活的车身设计。


可问题来了:如此 “新潮”的产品电机,为什么被称作“旧技术”?又为何称其为“新工艺”?


更重要的是,在这场技术复兴中,它的核心痛点与装配难点在哪?


今天,我们将分为几点一次性与大家探讨明白。


一、“旧技术”原理不变,场景革新


说它是“旧技术”,并非指其落后,而是指其基本工作原理。


早期,法拉第盘式电机就是轴向磁通结构的雏形,磁力线沿轴向穿过旋转盘片,结构简洁却效率惊人。


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种结构的电机因其特定的扭矩和功率密度特性,被应用于一些对体积和重量有特殊要求的领域,例如早期的某些工业驱动、特种设备等场景中。


它的核心原理并未改变:定子与转子呈“面对面”排布,磁通路径短、铁损低、扭矩密度高。

轴向磁通电机结构


但过去,受限于材料、工艺和成本,始终难以走出实验室,更别说大规模量产。


由此可见 ,轴向磁通电机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,它是一项经历了时间沉淀的 “旧技术”。


二、“新工艺”优势尽显,场景广阔


为何它又被称为“新工艺”呢?


答案在于:不是技术本身变了,而是实现它的手段升级了。


得益于其高功率密度、强扭矩密度、短轴向尺寸和低铁损等固有优势,轴向磁通电机在新时代背景下,通过先进材料、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加持,在全新应用领域中焕发出的卓越性能。


※新能源汽车轮毂/轮边驱动:


通过将电机直接嵌入车轮内部,省去传动轴、差速器等复杂机械部件的直接驱动。不仅提升了传动效率,其高功率密度特性意味着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能输出更大功率。


同时有助于降低簧下质量,从而提升车辆的操控稳定性、加速性能与续航里程。

新能源汽车轮毂结构

※人形机器人/工业机器人:


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,电机驱动机器人通过电机控制器实现对电机的转动方向、速度和运动方式等进行多种模式的控制。目前,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对关节驱动电机要求极为严苛,如要快、要轻、要小、还要扛得住频繁启停。


人形机器人

也正是基于此需求,轴向磁通电机不仅拥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扭矩密度。而且,更短的轴向长度不仅实现以往无法实现的轻巧紧凑机器人设计,还延长机器人电池寿命,降低能源成本。


此外,在低转速时也可释放更大的扭矩,同时可以提供更大的推力和更高的响应速度。


总的来说,轴向磁通电机比径向磁通电机在机器人领域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。


三、新工艺新挑战,核心痛点凸显


尽管轴向磁通电机的前景广阔,但无论是 “旧技术”的底蕴还是“新工艺”的加持,轴向磁通电机在迈向大规模普及的道路上,仍有面临共性的技术挑战:


散热难题: 紧凑的盘式结构使其散热面积相对较小,高功率运行时热量积聚快,对冷却系统也提出了极高要求。


结构设计与公差控制: 由于该电机内部绕组采用 “三明治”结构,对转子的平行度、平面度以及磁钢定位精度极为苛刻,微小的形变或误差都可能导致气隙不均,引发振动、噪音甚至扫膛故障。

轴向磁通电机线圈结构

新材料与新工艺挑战:为追求更高性能,往往需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、先进磁钢以及创新的冷却方式,这些都对材料本身和与之匹配的制造、装配工艺上带来了新考验。


这些痛点,归根结底其实都指向一个核心环节: 装配。


与结构成熟、工艺稳定的传统径向电机相比,轴向磁通电机的装配复杂度呈指数级上升——对端面平行度、气隙均匀性、定位精度的要求近乎苛刻,同时对洁净环境、过程稳定性与全流程数据闭环提出极高挑战。

轮毂电机结构图

若这些要求无法满足,将直接导致电机效率下降、噪音振动超标、可靠性降低,甚至批量性质量事故。


可以说,轴向磁通电机设计本身已涵盖诸多妥协与边界条件,可视为性能实现的“第一道防线”;而精密装配,则是守住这道防线、将设计潜力转化为可靠产品的“最后一道,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道防线”。


正因如此,行业已形成明确共识: 没有高精度、高一致性的智能装配系统,轴向磁通电机的设计优势也就难以稳定兑现为产品优势。


如今,这项旧技术新工艺的轴向磁通电机 ,正站在从 “技术验证”迈向“规模化应用”的关键拐点。真正的考验,不是从“能不能设计出来,而是能不能稳定造出来”。


作为专注于电机智能装配十余年的解决方案伙伴,我们知道:伟大的设计需要坚实的制造来托举。依托百万台汽车 规级驱动电机量产所验证的精密过程控制能力、全链路数据追溯体系与柔性装配平台,我们正聚焦对产品装配一致性的极致要求,助力客户跨越从 “样品经验”到“量产可靠”的鸿沟。


在这场“旧技术”与“新工艺”的深度融合中, 如果您正面临轴向磁通电机装配疑问,欢迎与我们的技术工程师探讨,合利士愿以扎实的工程能力,成为创新落地的同行者,让每台电机都不负其设计初心,更经得起市场检验。

【相关推荐】

查看详情 + 下一条 轴向磁通电机的冷却方式,为何成难题?